单项选择题---为题目类型
1.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这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3.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4.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5.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指的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后注意
6.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7.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8.张老师总是建议学生们在看课本和课外读物时,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重点并相应作出标记,以便于日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特征。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表现了( )。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
10.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这是感觉的( )。
(A)适应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差别感受性
11.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是( )。
(A)独白言语
(B)内部言语
(C)书面言语
(D)对话言语
12.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
(A)恒常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13.“矫正错误”是注意的( )。
(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和监督功能
14.晓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发出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属于感觉的哪种现象?(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统合
15.教师提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否是1?”许多同学都肯定地回答是1,而一个同学却回答说,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了0。这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独立性
16.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7.学生对背诵枯燥乏味的英文单词没兴趣,但对学好外语后可以帮助考研或涉猎更多的外文资料感兴趣,这种间接兴趣会引起和维持其学习外语的高度( )。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8.当人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过一会视觉才能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叫作(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19.人在阅读文艺作品、历史文献,学生听老师对课文生动形象描述时,头脑中出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都属于(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20.某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因而对该学科学习的注意力保持时间较长,这种注意被称为(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意后注意
2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其最基本单位是( )。
(A)命题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22.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23.辨别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其知觉类型是( )。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错觉
简答题---为题目类型
24.简述想象的功能。
25.教师怎样帮助学生提高知觉理解性?
26.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案地址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