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为题目类型
1.我国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六经皆史”的主张,这充分体现了章学诚( )
(A)对当时经学发展每况愈下的批评
(B)对传统史学重建的高度重视
(C)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美
(D)对当时汉学宋学兼容并包的提倡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是( )
(A)自主活动模式
(B)问题探究模式
(C)情境体验模式
(D)一纲一本式模式
3.《礼记》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是孝义之举。三国时的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魏律( )
(A)呈现复古主义的特色
(B)程序过于简化
(C)具有严刑峻法的特征
(D)受儒学的影响
4.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列朝帝王都耕籍田、祀社稷、祷求雨、下劝农令,以‘帝亲耕,后亲蚕’之类的仪式和奖励农事的政令鼓励天下农夫勤于耕作”。作者在此说明的是古代统治者( )
(A)巩固统治的经济措施
(B)安抚民心的政治作秀
(C)专制主义的愚民政策
(D)以农为本的治国之道
5.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6.清政府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的是( )
(A)割让香港岛
(B)领事裁判权
(C)巡查贸易权
(D)关税协商
7.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这反映了( )
(A)买办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
(B)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之中
(C)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资主义
(D)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8.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救国救民,三民主义曾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最主要的实践成果是( )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9.“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据此可推断该时期是( )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
10.“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1.有人说,“甲午战争是朝廷的战争,败在一个‘私’字,私则弱,弱则败;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胜在一个‘公’字,公则强,强则胜。”据此可以推知( )
(A)人民战争是战争胜利的基础
(B)晚清专制统治导致战争失败
(C)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保障
(D)近代中国政府与国民的进步
12.1984年,全国第二步利改税工作会议决定:将国营企业应当上缴的收入,按国家设置的税种以向国家缴税的方式上缴,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这次利税改革( )
(A)使国家的财政经济开始好转
(B)加速了国营企业股份制改革
(C)有利于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D)有利于扩大企业经营范围
1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助力之一。古代罗马进行了解决自由民的土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扩大兵源,恢复和巩固社会基础的改革。这次改革是( )
(A)梭伦改革
(B)格拉古兄弟改革
(C)塞尔维乌斯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
14.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15.《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工业化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结构
(B)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C)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D)机器主宰社会生产
16.詹姆斯.罗伯特认为:“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1787年宪法( )
(A)规定政府机构实行“三权分立”
(B)确立了国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C)规定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D)设立最高法院维护宪法的权威
17.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是( )
(A)都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都注重经济结构平衡发展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注重从实际出发调整生产关系
18.从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化已经开始,“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中高速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这一观点旨在说明全球化( )
(A)会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B)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
(C)对当今中国来说是利大于弊
(D)对各国来说均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材料中的“钥匙”是指( )
(A)日心说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论
(D)量子假说
20.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湖畔派诗人”,他们创作了大量赞颂大自然、缅怀中古、歌颂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由此可见,“湖畔派诗人”的风格属于(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简答题---为题目类型
21.为了加强对外友好交往,古代中国两汉、南宋、明朝政府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试简述之,并结合当前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的战略,从这些重大措施的历史意义和历史教训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为题目类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摘编自文池《思想的灵光》 问题:
2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
23.根据二,说明“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这一观点的理由。
24.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近代人文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2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政府虽然迫不得已也曾“干预”经济,但他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这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广大人民不满情绪高涨,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广泛支持,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而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一战期间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等”,它们都“成了罗斯福新政的思想渊源”。 材料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产物。在当代条件下,一方面高度社会化的现代科学研究所需要的资金不仅数量多、周期长,而且见效慢、风险大,垄断组织往往无力单独承担。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为争夺国际市场,加强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更加突出。战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使军备竞赛有增无减,这成为推动因素……因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是全球改革的年代,在西方,撒切尔和里根以激进变革的方式结束了英美国家对市场的严格管制,政府撤出了管理经济的制高点,从此,以竞争和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主导西方主流的经济学家的制高点。 ——摘编自(美)丹尼尔.耶尔金《制高点》 问题:
27.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三次重大调整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8.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的共同原因及启示。
教学设计题---为题目类型
30.以下是一位初中历史教师对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6课“两汉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豪强地主的田庄”这一教材内容的处理,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材将“豪强地主的田庄”放在“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教师处理这一内容时,总感到很别扭,内容既缺乏内在逻辑性与连贯性,又不太符合西汉社会的经济史实。所以,有位中年教师在校内上本节内容的观摩课时,在深刻理解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地对教学内容作了这样的处理:将“豪强地主的田庄”这一内容放在前一课“东汉的统治”中去讲,将第16课的课题改为“两汉的经济”。在课后评教的时候,针对这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有的教师这样评说:“教材怎么写你就怎么教,你这样处理没有依据教材,是不允许的。”甚至还有的教师说:“你这样处理教材,弦外之音不就是显示你有水平,人教社编写教材的专家没有水平吗?干脆你去编教材得了,还要人教社的专家干什么!” 请你根据新课程理念的现代教材观,对施教者和评教者的做法予以评述。
答案地址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