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试卷答案

2020年03月16日 803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答案地址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链接

https://www.zxstw.com

单项选择题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重点关注( )的环境可行性。

(A)工艺路线

(B)资源利用

(C)工艺参数

(D)总平面布置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评价工作等级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评价工作等级不可调整

(B)评价工作等级可调整,若调整幅度不超过一级,可不说明理由

(C)评价工作等级可调整,若调整幅度超过一级,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

(D)评价工作等级可调整,但调整幅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工程分析方法的是( )。

(A)实验法

(B)类比分析法

(C)数值模拟法

(D)物料平衡计算法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统计量中,不纳入工程分析阶段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的是( )。

(A)有组织排放量

(B)无组织排放量

(C)事故工况排放量

(D)非正常工况排放量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应以( )为主,兼顾均布性和代表性布设现状监测点位。

(A)行政区

(B)环境功能区

(C)生态功能区

(D)环境敏感区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不包括人群健康的影响评价

(B)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不包括基础设施的影响评价

(C)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应说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变化

(D)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只需分析负面的社会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7.某新建的城市快速路项目,线路总长30km,设有1个服务区,经估算模式计算服务区排放的各污染物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最大为2.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评价等级应为一级

(B)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C)评价等级应为三级

(D)不定级,进行相关分析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先确定评价等级,再确定评价标准

(B)应先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再确定评价范围

(C)应先进行区域污染源调查,再确定评价因子

(D)应先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再确定评价等级

9.某项目经估算模式计算的最远D10为3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评价范围是以排放源为中心、边长为( )的矩形区域。

(A)2.5km

(B)3km

(C)5km

(D)6km

10.某建设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利用邻近评价范围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近5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B)可利用邻近评价范围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近3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C)若邻近评价范围的其他项目有近5年的现状监测资料,可适当减少项目监测点位

(D)若邻近评价范围的其他项目有近3年的现状监测资料,可适当减少项目监测点位

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监测因子筛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项目排放的所有污染物都应作为监测因子

(B)仅将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筛选为监测因子

(C)仅将项目排放的有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筛选为监测因子

(D)项目排放毒性较大且没有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应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作为监测因子

12.某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项目,拟建地常年、冬季主导风向分别为E、NW,项目在1月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至少在约E、S、W、N等方向布点,并在偏W方向加密布点

(B)至少在约E、S、W、N等方向布点,并在偏E方向加密布点

(C)至少在约NW、NE、SE、SW等方向布点,并在偏SE方向加密布点

(D)至少在约NW、NE、SE、SW等方向布点,并在偏NW方向加密布点

13.某建设项目位于内陆平原地区,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距离该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和高空气象探测站分别为55km和45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B)可采用该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连续1年的观测资料

(C)可采用该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测资料

(D)高空气象资料应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格点气象资料

14.某项目污染源主导风向下风向5km处有一规模较大的城镇,经估算模式计算的最远D10为3.5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预测范围选择合理的是( )。

(A)以该项目污染源为中心10km×7km范围

(B)以该项目污染源为中心7km×7km范围

(C)以该项目污染源为中心5km×7km范围

(D)以该项目污染源为中心3.5km×3.5km范围

15.某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400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该污水排放的受纳水体为Ⅲ类水质小河。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不定级,进行相关分析

16.某建设项目向海湾排放污水量为14 000m3/d,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下,该项目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为( )。

(A)≤3.5km2

(B)3.5~15 km2

(C)15~40 km2

(D)40~100 km2

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对于地面水评价等级为三级的项目,河流水质现状调查时期至少应包括( )。

(A)枯水期

(B)平水期

(C)丰水期

(D)丰水期和枯水期

1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列说法中,符合现有水污染源调查原则的是( )。

(A)改、扩建项目可以简略调查改、扩建前的水污染源

(B)点源调查以现场调查和测试为主,以搜集现有资料为辅

(C)评价等级较高且现有水污染源与建设项目较近时,应详细调查该污染源

(D)现有水污染源位于建设项目受纳河流混合过程段以内时,可以简略调查该污染源

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列水质参数中,不属于常规水质参数的是( )。

(A)溶解氧

(B)镉

(C)挥发酚

(D)总磷

20.某建设项目地面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污水排放的受纳水体为一矩形小河(河宽为15m、水深为6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设置4个水质取样断面,则该项目水质取样点数量至少应为( )。

(A)4个

(B)8个

(C)12个

(D)16个

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预测地面水水体水质时,河流完全混合模式适用于( )。

(A)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污染物

(B)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

(C)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持久性污染物

(D)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非持久性污染物

2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点布设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预测点必须在预测范围内布设

(B)预测范围不能超过现状调查的范围

(C)地面水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作为预测点

(D)预测点的数量和位置仅依据评价等级确定

2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再生水地下回灌工程属于( )建设项目。

(A)I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区域中,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属于较敏感的是( )。

(A)温泉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B)分散式居民饮用水地下水水源区

(C)岩溶塌陷易发区

(D)规划的集中式饮用水地下水水源地准保护区

25.某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至少应为( )。

(A)1:5 000

(B)1:10 000

(C)1:50 000

(D)1:100 000

26.某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调查内容中,不属于该项目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是( )。

(A)地下水水位

(B)地下水水质

(C)地下水污染对照值

(D)地下水污染源分布

27.某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区面积为160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评价区内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

(A)5个

(B)7个

(C)8个

(D)11个

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地下水水质指标中,需要现场测定的是( )。

(A)pH

(B)色(度)

(C)浑浊度

(D)总硬度

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区域中,不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重点的是( )。

(A)重要湿地

(B)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C)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径流补给区

(D)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

30.某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数值法

(B)解析法

(C)均衡法

(D)类比分析法

31.某建设项目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厂界噪声级增量在5dB(A)以上、敏感目标处噪声级增量为3dB(A),且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不定级,进行相关分析

32.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依据该高速公路设计车流量计算得到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0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400m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 )范围内。

(A)100m

(B)200m

(C)300m

(D)400m

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内容中,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是( )。

(A)评价范围内地形地貌特征

(B)评价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

(C)评价范围内人口流动情况

(D)评价范围内产业结构特征

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环境噪声现状监测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B)铁路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C)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噪声测量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D)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35.已知某声源最大几何尺寸为D,A声功率级为LAW,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若按公式LA(r)=LAW-20lg(r)-11计算距声源中心r处的A声级LA(r),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声源处于自由声场、r>D

(B)声源处于自由声场、r>2D

(C)声源处于半自由声场、r>D

(D)声源处于半自由声场、r>2D

36.某面声源宽a、长b,预测点位于面声源中心轴线上,与面源中心的距离为r。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面声源噪声衰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距离r加倍,衰减3dB

(B)距离r加倍,衰减6dB

(C)r<a/π时,几乎不衰减

(D)a/π<r<b/π时,几乎不衰减

37.某企业车间外墙安装甲、乙两台风机,其中甲风机昼间运行8h,运行时对厂界外居民点的噪声贡献值为56dB(A);乙风机昼间运行16h,运行时对厂界外居民点的噪声贡献值为53dB(A)。关于该居民点处甲、乙风机噪声昼间等效声级(Ld)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风机Ld大于乙风机Ld

(B)甲风机Ld等于乙风机Ld

(C)甲风机Ld小于乙风机Ld

(D)甲、乙风机Ld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38.某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拟两侧各拓宽一个车道,扩建前双向四车道在有正常车流和无车流通过情况下敏感目标处噪声分别为65dB(A)和58dB(A),扩建后六车道达到设计车流量时对敏感目标的噪声贡献值为68dB(A),则扩建后敏感目标处的噪声预测值( )。

(A)等于68dB(A)

(B)在68dB(A)和69dB(A)之间

(C)在69dB(A)和70dB(A)之间

(D)在70dB(A)和72dB(A)之间

39.某矿山开采项目总占地面积23km2,不涉及生态敏感区,项目开发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改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

(B)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C)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D)生态影响评价可仅做生态影响分析

4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评价范围为项目的占地区域

(B)评价范围为项目的间接影响区域

(C)评价范围为项目的直接影响区域

(D)评价范围涵盖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4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生态现状调查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数据

(B)二级评价应给出物种多样性实测数据

(C)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原有资料进行说明

(D)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应做专题调查

4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景观生态学法可定量分析生境格局的变化

(B)类比分析法可定性预测生态问题的发展趋势

(C)列表清单法可定量预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D)图形叠置法可定量分析地下水位下降对植被的影响

43.某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生态影响评价成图范围为10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成图比例规范要求为( )。

(A)1:1万

(B)1:5万

(C)1:10万

(D)1;25万

44.某新建公路选线方案经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该项目应优先采用的生态保护措施是( )。

(A)调整线路方案,避让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

(B)减少公路设计车道数量,缩小占地的面积与范围

(C)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许可并支付补偿金

(D)将线路所经区域调整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范围

4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减缓生态影响的替代方案中,应优先选择的是( )。

(A)生态影响最小的方案

(B)生物量损失最小的方案

(C)生态保护经济成本最小的方案

(D)生态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易于实施的方案

4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适用于( )的环境影响评价。

(A)跨流域调水工程

(B)县级市土地利用规划

(C)跨省输油管道工程

(D)省级水利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47.下列原则中,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定的评价原则是( )。

(A)一致性原则

(B)层次性原则

(C)全程互动原则

(D)事中、事后监管原则

48.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分析内容中,不属于规划分析内容的是( )。

(A)规划概述

(B)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C)规划的开发强度分析

(D)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

49.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分析内容中,不属于规划基础条件不确定性分析的是( )。

(A)分析规划方案可能发生的变化或调整情况

(B)论证规划各项内容顺利实施的可能性与必要条件

(C)重点分析规划实施所依托的资源、环境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

(D)分析规划方案中需要具备但没有具备、应该明确但没有明确的内容

50.下列分析方法中,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定的主要规划分析方式和方法的是( )。

(A)问卷调查

(B)类比分析

(C)矩阵分析

(D)专家咨询

5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确定的方法是( )。

(A)叠图分析

(B)层次分析

(C)负荷分析

(D)灰色系统分析

52.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对规划要素提出优化调整建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规划的目标、发展定位与国家级、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不符时,应提出明确的优化调整建议

(B)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类型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时,应提出明确的优化调整建议

(C)规划布局和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选址、选线与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要求发生严重冲突时,应提出明确的优化调整建议

(D)规划方案中有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无法或难以对其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程度或范围作出科学、准确判断的内容时,可不提出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

53.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措施中,不属于环境修复补救措施的是( )。

(A)生态补偿

(B)生态修复与建设

(C)清洁能源与资源替代

(D)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案

54.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跟踪评价方案主要评价内容的是( )。

(A)总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和教训

(B)对规划实施全过程中已经或正在造成的影响提出监控要求

(C)明确公众对规划实施区域环境与生态影响的意见和对策建议的调查方案

(D)对规划实施中所采取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提出分析和评价的具体要求

55.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可不纳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是( )。

(A)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案及主要内容和要求

(B)公众参与意见和建议处理情况,不采纳意见的理由说明

(C)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和风险评价结论

(D)评价区域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敏感性、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资源利用现状,明确对规划实施具有重大制约的资源、环境要素

56.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属于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主要内容的是( )。

(A)公众参与

(B)环境影响分析依据

(C)规划编制全程互动情况及其作用

(D)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7.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环境风险评价工作重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将事故引起环境质量的恶化作为评价重点

(B)将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作为评价重点

(C)将事故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重点

(D)将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排放引起的局部环境质量恶化作为评价重点

5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小于5km

(B)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小于2.5km

(C)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执行

(D)地面水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执行

59.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针对生态敏感目标(水生、陆生)的生态保护措施是( )。

(A)设置野生动物通道

(B)低温水缓解工程措施

(C)固体废物防渗措施

(D)生态用水泄水建筑物及运行方案

60.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下列调查内容中,不属于生态影响调查内容的是( )。

(A)工程临时及永久占地情况

(B)工程影响区域内河流、水源地的变化情况

(C)工程影响区域内植被类型、数量、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D)工程影响区域内不良地质地段分布状况及工程采取的防护措施

61.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下列污染中,不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的是( )。

(A)NO2

(B)NOx

(C)PM10

(D)CO

62.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PM2.5的手工分析方法是( )。

(A)重量法

(B)β射线法

(C)化学发光法

(D)微量振荡天平法

63.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某河流如需符合Ⅳ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其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周平均最大温升和温降分别应( )。

(A)≤1℃和≤3℃

(B)≤1℃和≤2℃

(C)≤2℃和≤1℃

(D)≤2℃和≤3℃

64.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并适用于各种用途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是( )。

(A)I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65.根据《海水水质标准》,滨海风景旅游区的海水水质应达到的类别是( )。

(A)第一类

(B)第二类

(C)第三类

(D)第四类

66.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下列区域中,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是( )。

(A)康复疗养法

(B)居民文教区

(C)物流仓储区

(D)商业金融区

67.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关于环境噪声监测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噪声监测分为声环境功能区监测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

(B)环境噪声监测分为城市区域噪声监测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

(C)环境噪声监测分为声环境功能区监测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

(D)环境噪声监测分为城市区域噪声监测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

68.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居民、文教区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是( )。

(A)昼间65dB、夜间65dB

(B)昼间70dB、夜间67dB

(C)昼间75dB、夜间72dB

(D)昼间80dB、夜间80dB

69.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下列用地中,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属于Ⅱ类的是( )。

(A)林地

(B)果园

(C)矿产附近的稻田

(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

70.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排放速率标准分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类区禁止新建、扩建污染源

(B)位于一类区的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一级标准

(C)位于二类区的新建污染源执行新污染源二级标准

(D)位于二类区的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二级标准

71.某项目有两个二甲苯废气排气筒,高度均为20m,间距为25m,排放速率分别为0.6kg/h和0.8kg/h。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其等效排气筒的高度和二甲苯排放速率分别为( )。

(A)20m和0.7kg/h

(B)40m和0.7kg/h

(C)20m和1.4kg/h

(D)40m和1.4kg/h

72.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排污口设置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水域禁止新建排污口

(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允许新建排污口

(C)《海水水质标准》中二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

(D)《海水水质标准》中三类海域允许新建排污口

73.某企业外排含有铜、镉污染物的废水,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污染物采样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铜污染物在总排口采样,镉污染物在车间排放口采样

(B)铜污染物在车间排放口采样,镉污染物在总排口采样

(C)铜、镉污染物均在车间排放口采样

(D)铜、镉污染物均在总排口采样

74.某企业生产周期为12h,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企业工业污水监测频率应为( )。

(A)每天采样一次

(B)每4h采样一次

(C)每6h采样一次

(D)每12h采样一次

75.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固定设备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A、B类房间内噪声限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类房间有等效声级限值

(B)B类房间无倍频带声压级限值

(C)A、B类房间限值与房间使用功能有关

(D)A、B类房间限值与所处声环境功能区有关

76.某项目施工场地一侧紧邻居民住宅(距离小于1m),项目施工时该住宅(受施工噪声影响方向窗户开启时)室内昼间等效声级为65dB(A)、夜间最大声级为56dB(A)。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该居民住宅处施工场界噪声排放达标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昼间等效声级超标、夜间最大声级超标

(B)昼间等效声级达标、夜间最大声级达标

(C)昼间等效声级超标、夜间最大声级达标

(D)昼间等效声级达标、夜间最大声级超标

77.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施工场界噪声测点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点应设在施工场界处

(B)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时,测点应设在室内靠窗口处

(C)当场界无法测量到声源的实际排放时,测点可设在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1m处

(D)场界外无噪声敏感建筑物时,测点应设在场界外1m、高于场界围墙0.5m以上位置

78.某商住楼1~2层为大型超市,3层以上为住宅,超市内大型货梯运行时对3层以上住宅室内产生噪声污染。关于该商住楼住宅室内噪声污染执行标准和限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B)应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

(C)应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边界噪声排放限值

(D)应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

79.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受稳态噪声源影响的边界噪声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测量昼间最大A声级

(B)必须测量夜间最大A声级

(C)必须测量昼夜等效声级

(D)只需测量昼间、夜间1min的等效声级

80.下列污染物中,属手《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项目的是( )。

(A)苯

(B)苯胺

(C)二甲胺

(D)三甲胺

81.根据《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一类区内炉窑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类区内禁止新建各种炉窑

(B)一类区内可以新建非金属熔化炉

(C)一类区内可以新建市政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

(D)一类区内原有工业炉窑改建时,若环境容量允许,可以增加污染负荷

82.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燃煤锅炉未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是( )。

(A)氟化物

(B)二氧化硫

(C)烟气黑度

(D)汞及其化合物

83.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14MW(20t/h)的燃气锅炉,其烟囱最低允许高度是( )。

(A)8m

(B)15m

(C)30m

(D)45m

84.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燃煤锅炉应执行的基准氧含量是( )。

(A)3%

(B)3.5%

(C)6%

(D)9%

85.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废物中,必须经处理达到相关要求后,才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是( )。

(A)医疗废物焚烧残渣

(B)混合生活垃圾及办公废物

(C)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

(D)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

86.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在不影响污染物排放达标和焚烧炉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下列废物中,可入炉进行焚烧的是( )。

(A)危险废物

(B)医疗废物

(C)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

(D)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

87.下列固体废物中,不适用《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是( )。

(A)砷渣

(B)废油

(C)铅渣

(D)锅炉灰渣

88.下列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条件中,不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要求的是( )。

(A)位于100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

(B)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

(C)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源主要补给区外

(D)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渗透率低

89.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区域中,可作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备选场址的是( )。

(A)商业区

(B)工业园区

(C)风景名胜区

(D)水源保护区

90.某拟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环境影响报告书设置的防护距离为场界外300m,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该处置场场界与周围常住居民区的防护距离不应小于( )。

(A)300m

(B)500m

(C)800m

(D)1000m

不定项选择题

9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 )。

(A)建设项目特点

(B)建设项目排污特征

(C)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

(D)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

9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应在建设项目正常运行、满足( )的前提下,按节能减排的原则给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A)清洁生产

(B)产品质量要求

(C)环境质量要求

(D)污染物达标排放

93.位于南方地区的某生活垃圾焚烧改扩建项目,新建一台500t/d焚烧炉,并对现有一台350t/d焚烧炉进行脱硝改造,同时项目评价范围内有一在建变电站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 )。

(A)现有的350t/d焚烧炉

(B)新建的500t/d焚烧炉

(C)改造后的350t/d焚烧炉

(D)在建的变电站项目污染源

9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情景中,属于常规预测情景的有( )。

(A)预测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日平均质量浓度

(B)预测削减污染源非正常排放小时平均质量浓度

(C)预测被取代污染源正常排放小时平均质量浓度

(D)预测与拟建项目相关的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年平均质量浓度

9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河流水质预测时,关于专业判断法及其适用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专业判断法只能做定性预测

(B)专业判断法可做定性或半定量预测

(C)评价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均可采用专业判断法

(D)无实用的定量预测方法且没有条件使用类比调查法时,可采用专业判断法

9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采用卡拉乌舍夫模式预测地面水水体水质时,应满足的条件有( )。

(A)持久性污染物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小湖(库)

(D)无风时的大湖(库)

9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露天开采煤矿项目对所在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地下水水位下降

(B)地下水水质恶化

(C)土壤次生盐渍化

(D)地下水资源量减少

9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区域中,属于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区的有( )。

(A)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B)生态脆弱区重点保护区域

(C)矿泉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D)应急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

9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采用类比分析法预测地下水环境影响时,类比分析对象与拟预测对象之间应满足的要求有( )。

(A)工程特征相似

(B)水动力场条件相似

(C)地下水环境影响相似

(D)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相似

100.某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噪声预测覆盖全部敏感目标

(B)在缺少声源源强资料时,通过类比测量取得源强数据

(C)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要实测

(D)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前后不同类别声环境功能区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10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户外声传播衰减中,与声波频率有关的有( )。

(A)几何发散衰减

(B)屏障引起的衰减

(C)绿化林带引起的衰减

(D)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

10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要求中,符合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制定原则的有( )。

(A)铁路项目的噪声防治措施应同时满足铁路边界噪声排放要求

(B)应针对项目投产后噪声影响最大预测值制定工业项目的噪声防治措施

(C)应针对公路项目不同代表性时段的噪声影响贡献值分期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D)应从声源降噪、传播途径降噪、敏感目标自身防护等角度制定噪声防治措施

10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内容中,属于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重点的有( )。

(A)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B)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

(C)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D)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

10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 )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

(A)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

(B)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

(C)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

(D)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105.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内容包括( )。

(A)水资源分配方案

(B)土地资源使用方案

(C)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案

(D)产业结构、规模、布局方案

106.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属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内容的有( )。

(A)重点判定区域资源与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支撑能力

(B)重点评价污染物综合利用途径与方式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C)重点判定规划实施是否导致生态系统主导功能发生显著不良变化或丧失

(D)重点评价产业发展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或单位产品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107.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包括( )。

(A)规划规模

(B)规划的能源结构

(C)规划目标与发展定位

(D)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的可达性

108.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有( )。

(A)座谈会

(B)论证会

(C)听证会

(D)调查问卷

109.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开展环境风险识别应准备和收集的资料有( )。

(A)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

(B)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工程设计资料

(C)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D)建设项目周边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

110.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下列措施中,纳入社会影响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内容的有( )。

(A)农田保护和占地恢复措施

(B)移民安置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C)文物保护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D)风景名胜区保护所采取的措施

111.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对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对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已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C)对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对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1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CO浓度限值有( )。

(A)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

(B)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

(C)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

(D)年平均浓度限值

113.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域功能适用于( )。

(A)游泳区

(B)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

(C)一般工业用水区

(D)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114.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下列指标中,属于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的有( )。

(A)氟化物

(B)溶解氧

(C)大肠菌群

(D)高锰酸盐指数

115.某工厂甲醛排气筒高度为10m,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该工厂甲醛排放应执行的排放限值有( )。

(A)无组织排放速率限值

(B)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C)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

(D)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

116.下列场所或设施中,噪声排放适用《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有( )。

(A)农贸市场

(B)地铁风亭

(C)学校锅炉房

(D)酒店配套冷却塔

117.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判断恶臭污染物达标排放的依据包括( )。

(A)厂界恶臭污染物浓度一次最大值

(B)厂界恶臭污染物浓度多次平均值

(C)排气筒(高于15m)恶臭污染物排放浓度一次最大值

(D)排气筒(高于15m)恶臭污染物排放浓度多次平均值

118.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渗滤液经收集后,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有( )。

(A)密闭运输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B)直接排入设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排水系统

(C)密闭运输至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

(D)在转运站内将渗滤液进行处理并达到相关要求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119.下列大气污染物中,属于《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控制项目的有( )。

(A)颗粒物

(B)氮氧化物

(C)硫化物

(D)氯化氢

120.下列废物中,适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有( )。

(A)医疗废物

(B)生活垃圾

(C)火电厂脱硫石膏

(D)电镀废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

答案地址

点击查看答案

成成

每天,叫醒我们的不再是闹钟,而是梦想